核心阅读
春节期间(1月28日至2月4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火热开展,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等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超过310亿元,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66%、182%,手机等数码产品成为今年春节“新年货”,消费市场活力有效提升。
□ 本报记者 万静
以旧换新,无疑是当前我国消费领域一大热词。自去年3月“两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发布实施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不断加力扩围,一手撬投资,一手扩消费,既惠民生又利企业。
线上订单是检验政策效果的生动窗口。打开苏宁、京东、天猫等平台的小程序或App,以旧换新“国家补贴”的入口十分醒目,各类产品纷纷上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加快印发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通知,抓紧出台分领域实施细则,及时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动政策在春节前即落实落地。
据统计,春节期间(1月28日至2月4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火热开展,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等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超过310亿元,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66%、182%,手机等数码产品成为今年春节“新年货”,消费市场活力有效提升。
以旧换新订单量同比增长40%以上
2月10日,发改委对外公布了“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后出炉的春节消费“成绩单”。在“两新”加力扩围的带动下,消费者参与更新换新热情高涨。初步梳理,春节期间全国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分别约66亿元、105亿元、141亿元。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182%,其中电视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7%。主要电商平台春节期间消费品以旧换新搜索量超过4000万次,订单量同比增长40%以上。
这一切的成绩得益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全面落地。1月8日,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通知,对2025年“两新”工作进行整体部署;第一时间下达首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抓紧启动各领域以旧换新工作。商务部等部门及时出台汽车、家电、手机、家装消费品等领域更新换新实施细则。春节假期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即全面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现政策衔接和资金接续。
记者注意到,手机等数码产品消费引领形成“新年货潮”。新增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是今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的一大亮点。初步梳理,春节期间全国手机等数码产品销售量突破450万台,占消费品以旧换新总销售额的45%。有关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在春节期间参与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和手机等数码产品中,手机销售额占比近70%。
同时,消费品以旧换新操作流程不断优化。春节假期前,发改委会同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时督促提醒有关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春节期间,各地区、各有关平台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简化操作流程,统筹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费服务。
此外,针对各地向消费者发放的消费券,中国消费者协会在肯定其正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督促有关经营主体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合法合规诚信经营,保障消费券发放的正常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履行资格审查义务,加强消费券发放管理,抵制“黄牛”二手交易,不得通过虚构交易等违规方式套取补贴。
“两新”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7.6%
发改委会同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支持,深入宣传引导,加快推进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
发改委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两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两新”政策带动大宗耐用消费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超过2000万台(套),形成节能量约2500万吨标准煤;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7%,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2.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7.6%。
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有效激发消费活力。中央向地方直接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汽车方面,以旧换新超过680万辆,带动汽车销售额达到9200亿元。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从去年6月份开始连续7个月超过50%,年渗透率高达47.6%。
回收循环利用行动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2024年全国新增智能化社区回收设施达到1.1万余个;报废机动车回收量达到846万辆,同比大幅增长64%;废旧家电回收量超过63万吨;全年废旧家电规范化拆解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10种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超过4亿吨,同比增长7.2%;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约39.7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59%。资源回收企业向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制度深入实施,对“作坊式”回收拆解等违法行为的环境监管进一步加强,资源循环利用行业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标准提升行动有效发挥牵引作用。2024年和2025年“两新”领域计划制定修订关键核心国家标准294项,截至目前已发布168项。设备更新方面,出台能耗限额、设备能效、污染物和碳排放等国家标准81项,倒逼高污染、高耗能、高风险设备更新换代,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发布家电、家具、汽车、厨卫用具等国家标准49项,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回收循环利用方面,发布废旧车用动力电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等国家标准38项,支撑废旧产品设备高效循环利用。
公平支持各类主体参与以旧换新
线上“订单流”升温,映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
据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政策成效看,可以用“三促进、一提升”来概括:促进了消费增长,促进了产业升级,促进了绿色转型,提升了生活品质。
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有哪些新亮点?据发改委环资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增加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优化实施机制,放大撬动效应——这是今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总体考虑。
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1月13日对外发布通知称,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将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加强补贴资金管理。各省级人民政府是资金管理第一责任主体,确保资金安全、发放及时,落实好补贴政策。
公平支持各类主体。各地要坚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原则,合理确定、及时更新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的经营主体名单,不得以销售额、垫资能力等为由限制经营主体参与。要一视同仁支持线上、线下经营主体,以及不同所有制、不同注册地、不同规模经营主体参与活动。
营造规范市场环境。各地要引导政策参与主体诚信经营,公开承诺产品销售价格。发现存在不履行价格承诺、“先涨价后打折”的,要第一时间取消其参与活动资格,并追缴国家补贴资金,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鼓励参与主体开设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专区,并在网页或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标注或张贴补贴标准、补贴额度,明确家电以旧换新的国家补贴性质。畅通消费者举报投诉渠道,加强家电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行为。
强化数字赋能。各地要提升监管能力,对补贴申领、交易支付、资金核销、订单审计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比对分析,确保购买人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的真实性,严防虚假交易、跨地区重复购买、大量囤货、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
发表评论
2025-02-15 03:45:31回复
2025-02-15 01:38:26回复
2025-02-15 04:20:23回复
2025-02-15 05:35:12回复
2025-02-15 06:24:25回复
2025-02-15 03:29:28回复
2025-02-15 01:27:06回复
2025-02-15 10:11:53回复
2025-02-15 00:47:42回复
2025-02-15 02:21:21回复
2025-02-15 05:05: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