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通讯员 沈海丰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作为众多侨商的故乡,约有10万侨商在世界各地创业、生活,其中三星镇更是被国务院命名为“新侨之乡”。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海门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侨商座谈会,海门区法学会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广泛听取侨商意见,全力推动“侨智汇”工作品牌的建设。

江苏南通海门法学会积极推动涉侨法治建设  第1张

牵线搭桥 选聘专家授课

海门区法学会充分利用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共建的法治实践基地平台优势,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推荐优秀涉法法治教师,为海门侨商侨领授课。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迅速回应,选派涉外法治学院副院长颜林担任授课专家。

活动现场,颜林以《法律冲突视野下中国海外侨民的法律保障》为题,从法律冲突的原因及类型、东道国和母国法律冲突的解决路径、中国对海外侨胞利益的保护以及当前国际法律冲突新动向与中国海外侨民利益维护四个方面向侨商代表作了阐述。

会上,侨商代表与颜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问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侨商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交流交往 深化法治实践

讲座结束后,海门区法学会及时将授课情况反馈给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法治实践基地合作进行了探讨,并在做实海门基层立法联系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站方面达成了共识。2025年,海门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草案后,将第一时间转交区法学会,征求修改建议。

区法学会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将共同研究相关立法草案,联合提出修改建议,并通过海门立法联系点呈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若相关修改建议在立法草案通过后被采纳,海门基层立法联系点将为提出建议的单位或个人颁发证书,予以表彰。

积极履职 服务侨商发展

海门区法学会工作人员应邀列席侨商座谈会,认真听取侨商们关于海外权益保护、境内外企业纠纷处理等方面的建议,并在会后进行了系统梳理,部分内容已列入区法学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此外,区法学会还将20条建议抄送三星镇法学会工作站,要求其在日常工作中,常态化听取侨商意见建议,及时帮助侨商解决实际困难,为侨商的生产经营提供高质量服务,让侨商切实感受到祖国和家乡的关怀。在此基础上,海门区还将进一步讲好“海门故事”,引导侨商在招商引资、返乡投资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