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着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才能推动文旅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发展

□ 胡 斌

春节期间,多地旅游景区迎来消费旺季,游客们在如画的美景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各类民俗活动中体验浓浓的年味,旅游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文旅市场展现出惊人的消费活力与潜力。

春节前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围绕丰富消费惠民举措、培育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了18项具体举措。其中提到的“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对于促进文旅市场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最好的消费环境。只有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着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才能推动文旅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发展。

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消费意愿。消费者在市场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关乎消费意愿。在井然有序的文旅市场环境里,消费者不必为产品质量忧心忡忡,无需担心遭遇欺诈,能放心地跟团或自驾旅游、欣赏高质量的文化演出等。反之,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虚假宣传泛滥、消费欺诈频发,就会让消费者如履薄冰,逐渐对文旅市场丧失信任。因此,只有构建起良好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类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安全与放心,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消费意愿,为扩大消费奠定基础。

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激发消费活力。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中,经营者只能凭借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创新经营模式等手段来获取竞争优势,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多样、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选择。例如,规范的市场秩序可以促使文旅企业不断引入新业态、打造新空间,促使旅行社提升线路设计水平、优化导游服务质量,促使在线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预订服务、更个性化的消费方案。相反,若市场秩序混乱,企业就可能通过恶性竞争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最终破坏整个市场生态,导致市场活力被抑制,消费增长受限。因此,只有构建起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才能更好地释放消费潜力。

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市场预期与消费信心紧密相连,当市场秩序井然,价格稳定合理,产品和服务供应持续且有保障,消费者便能对未来的消费形成较为稳定的预期。在文旅消费领域,消费者如果知道文化市场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各类优质产品和服务,他们就会更有计划地安排文化消费支出;如果他们相信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环境始终良好,不会出现宰客、强迫消费等不良现象,他们就会更愿意提前规划旅游行程,增加消费预算。相反,市场秩序紊乱会带来消费的不确定性。例如,酒店价格在旺季随意上涨、“黄牛党”恶意抢票囤票,会让消费者难以预估相关成本,进而降低消费的积极性。因此,只有构建起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为扩大文旅消费创造有利条件。

丰富文旅消费,事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是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为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主动落实文件要求,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进一步夯实文旅市场繁荣发展的法治保障。首先要形成协同监管机制。文旅消费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光靠文旅部门难以做到有效监管,必须联合公安、市场监管、交通、卫健等多部门协同执法。其次要大力整治违法行为。强迫购物、“黄牛”倒票等都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行为,极易破坏整个文旅消费环境,必须严厉打击、依法查处以求根治。最后要坚守安全底线。目前,文旅消费中安全类投诉的比重仍然较高,必须加大安全巡查和指导力度,利用新技术、新方法降低文旅场所、设施设备的安全风险,确保消费者获得最佳消费体验。

(作者系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和旅游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