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1日消息(记者谭瑱 白杰戈)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在四川宜宾筠连县山体滑坡抢险救援现场,一支特殊的队伍通过雷达24小时不间断监测滑坡体位移的蛛丝马迹,为安全救援、科学救援提供保障。
2月8日下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队员袁云星正在成都出差,得知宜宾市筠连县发生山体滑坡,他主动请缨。得到批准后,他携带装备驾车前往现场。其他同事随后也从北京出发。
袁云星:到现场时已经是凌晨一点,立即对现场进行查勘,然后选点、架设雷达、进行安装调试。凌晨四五点时,雷达就已经能够正常采集数据,开始监测了。
现场地质条件不稳定,记者采访过程中滑坡还在发生。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架设的地质监测雷达,就是针对现场的次生灾害风险,又被称作边坡雷达。
队员顾玉明:它的照射距离是5公里,监测精度是0.1毫米,它能够实时监测范围内边坡表面位移情况,提前告知预警。
警报响起,现场作业的救援人员就要立即撤离,确保安全。7台雷达分布在周边三个山头,监测范围覆盖整个滑坡体。顾玉明每天要在各台雷达之间往返。
顾玉明:每天要走三到四次,三个山头来回转,平均走一趟在1小时20分钟左右。
雷达24小时不间断工作,团队负责人和队员也要随时关注数据变化,袁云星主动要求多承担一些任务。
袁云星:我们现场有5位党员,3位入党积极分子,我是一名党员。边坡雷达监测小组比较特殊,要24小时不间断监测。我最近将近工作了50个小时,大概在车上休息了两个小时。
在现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于正兴给团队成员宣讲科学救援的理念。
于正兴:因为我们每一次救援,都是要安全救援、科学救援。我们通过雷达的监测,相当于起到“千里眼”的作用,只有看得准了才能更好地科学研判。
发表评论
2025-02-12 01:46:38回复
2025-02-11 18:34:54回复
2025-02-12 00:33:26回复
2025-02-11 23:02:21回复
2025-02-12 01:23:05回复
2025-02-11 22:41:26回复
2025-02-11 21:24:47回复
2025-02-11 21:02:14回复
2025-02-11 21:17:40回复
2025-02-12 00:46:20回复
2025-02-11 21:11:54回复
2025-02-12 00:26: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