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走基层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吕佳慧
1月21日上午10点,《法治日报》记者走进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阳光温暖,窗明几净,一排红彤彤的灯笼高高挂起,年味已然浓厚。
在中心一角,有一个公共法律服务点——“小哥之家”,民法典、劳动法、新业态劳动者法律服务指引等法治宣传折页以及血压仪、医药箱、微波炉、冰箱等设备一应俱全。
这里不仅是“小哥之家”,更是临平区打造的“新临法援”工作站。
一名年轻人神色焦急,匆匆赶到,跟值班的律师陈太田打手势比划起来。
“小伙子别着急,有什么想说的你就打字给我好了。”陈太田拍着他的肩膀安慰。
在他的耐心引导下,年轻人小吴通过微信与他沟通。
原来,小吴是一名聋哑人外卖骑手。不久前,小吴送外卖时与别人的电动车发生碰撞,肋骨轻微骨折,他想要找对方理赔,却不知道该准备哪些材料,所以来这里寻求律师帮助。
“你需要准备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医药费垫付票据、病历,后续理赔的时候如果协商不了,你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陈太田飞快地在键盘上打着字,将小吴的疑问一一解答。担心小吴理解不了专业术语,陈太田又拿起一本《外卖配送员权益保障服务指引》递到他手中。
看着手机屏幕上一连串详细的回答,小吴的眉头逐渐舒展。
近年来,临平区新就业群体人数突破了万余人次,以外卖、快递、网约车为代表的新业态劳动者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新业态劳动者对权益保障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临平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安晓静告诉记者,为给新业态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临平区大力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去年5月,临平区司法局联合区总工会嵌入式建立了3个“新临法援”工作站,委托三家律师事务所,每周安排律师固定时间到站点值班,为有需要的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援助零距离,新就业群体“in无忧”。
不仅如此,去年4月,临平区在浙江省内率先发布《外卖配送员权益保障服务指引》,后又推出《网约车司机权益保障服务指引》等文件。
一本小小的册子,包含着各类纠纷的维权流程,简单清晰,十分全面。
通过设立“新临法援”工作站,临平区配齐专业律师力量,点对点为新就业群体服务。去年以来,工作站已开展普法专题讲座12场,为530余人次提供咨询、代书、援助、调解等一站式法律服务,减免法律服务费110余万元。
“小宋,新年好啊,最近怎么样?”此刻,工作站里另一名值班律师童昀,正给一名快递员当事人做着电话回访。
电话里,小宋的声音很是高兴:“我现在在老家,一切都好!网上调解太方便了,我很快就拿到了工资,童律师,真的谢谢您!”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童昀正忙着给身在湖北老家的小宋调解薪资纠纷。
“小宋之前在临平工作,跟快递公司有薪资上的纠纷。那时他工牌上交,人也回了湖北,一时间赶不过来,无奈下只能致电临平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中心指派我受理了这个案子,在小宋的委托下,我帮助他做了远程调解。”童昀说。
为了帮助小宋尽快拿到拖欠的工资,童昀和调解员一起,多次与快递公司进行积极协调,他通过专业的法律分析和耐心地说理打动了公司,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当场支付了拖欠已久的工资。
据了解,临平区司法局健全完善大调解格局,去年以来,已帮助新业态劳动者化解矛盾纠纷170余件。
记者手记
新业态劳动者工作时间灵活、用工关系复杂,更加需要“短平快”的法律服务。临平区聚焦新业态劳动者法治需求,通过“新临法援”工作站、公共法律服务驿站等场所,下沉优质资源、专业力量,让法律服务之门随时向每一位新业态劳动者打开,让劳动者工作、生活安心无忧。
发表评论
2025-02-11 12:54:36回复
2025-02-11 10:39:34回复
2025-02-11 21:50:43回复
2025-02-11 17:37:07回复
2025-02-11 21:04:11回复
2025-02-11 15:25:52回复
2025-02-11 15:06:56回复
2025-02-11 17:52:35回复
2025-02-11 16:55:1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