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玉明
近日,中央网信办聚焦春节期间网民常用的平台环节和服务类型,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挑起极端对立、炮制不实信息、宣扬低俗恶俗、鼓吹不良文化、违法活动引流、侵害消费者权益6方面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网络秩序、保障网民权益,营造喜庆祥和、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春节网络氛围。
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刻,也是全民开启“网上冲浪”模式分享喜悦、交流感情的高峰期。然而,一些网络乱象如同新白鞋上沾染的泥点儿,给这份美好硬生生地添了几分膈应。比如,看个春晚,总有“键盘侠”带节奏,“这个节目不行”“那个明星没实力”,在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有的已超出正常讨论的范畴,有故意挑起极端对立的苗头;正月拜年发红包,网络视频中要么是出手阔绰的帅哥美女炫富,要么是手拿铁盆的小辈儿疯狂磕头,传递的价值观让人担忧;台湾某明星骤然离世,有关她的情史、花边八卦更是满天飞……
网络不是倾倒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也不是藏污纳垢的法外之地,我们要像爱护大自然一样爱护网络空间,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其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可以说,网络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面对严重破坏网络环境的诸多乱象,绝大多数网民都热切期盼长久清朗的网络空间,只因广大网民苦网络乱象久矣。此次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可谓顺民意、得民心的务实之举。而要把好事办好,仅靠一家之力是不够的,仅靠一次专项行动也是不现实的,需要齐抓共管、久久为功。
首先,部门要加强联动。治理网络乱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宣传、网信、公安、文旅、市场监管等众多部门,部门之间由于职能不同、各有分工,容易出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难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因此,部门之间要加强联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整合资源力量,最大程度凝聚合力。当然,部门联动的前提是建立长效机制、做好顶层设计,比如由宣传、网信等部门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商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涉网管网部门从“散开十指”走向“攥指成拳”,实现对网络乱象露头就打,形成高压态势。
其次,平台要加强监督。网络平台不只是信息发布的载体,更是信息审核监管的“守门人”。不少网络乱象之所以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平台没有把好监督关。监督关失守,从客观上讲,有监管技术和监管成本的原因;从主观上讲,还有某些平台“只要大流量,不管正能量”的故意为之。而对后者需要高度警惕,必要时主管部门要对违规平台进行约谈整治。不过,在平台监督方面,也有一些大平台做得不错。比如,今年春节档电影上映后,有的微博账号言论明显脱离理性讨论的范畴,对此平台主动出击,禁言了600多个拉踩引战、互撕谩骂、挑动对立言论的违规账号,起到了不错的警示效果。
最后,网民要加强自律。网络终究是个工具,网络环境如何最终取决于用网络的人。换言之,你怎么样,网络便怎样。你理性,网络就不暴戾;你有品格,网络就不低俗;你有底线,网络就不堕落。网络是现实生活的延伸,不能因为“屏对屏”“键对键”,就在虚拟空间里肆意释放人性的幽暗。文明上网、文明留言,让爱在指间传递,这是网络自律,更是人生修养。治理网络乱象,清朗网络空间,需要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而这场战争要想打赢,首先广大网民要有“行得端,走得正”的网络自律。
发表评论
2025-02-12 13:27:5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