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辉

肢体残疾一级的六旬老妇吴某,不堪忍受丈夫的长期家暴,提起离婚诉讼。庭审中,其丈夫卢某信誓旦旦表示不再实施家暴,考虑到吴某身体残疾,法院判决暂不准予离婚。

然而,之后半年的时间里,卢某没有任何改变,不但对吴某行动不便的生活不管不问,而且时常恶语相向、拳脚相加。

获悉情况后,资溪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江西平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江平为吴某提供法律援助。面对吴某强烈的离婚念头,刘江平从法律解答、证据收集、心理疏导等方面为受援人提供帮助。最终,法院判决准予离婚。

这是江西省开展“有法帮你·法暖残疾人”行动的一个缩影。

2024年5月,江西省司法厅联合省残疾人联合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有法帮你·法暖残疾人”行动进一步加强全省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丰富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法治宣传等服务内容和方式,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助力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有法帮你·法暖残疾人”行动开展以来,江西举办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治宣传438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14件,提供法律咨询1.8万人次,减免残疾人法律服务费30万元,全力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升级服务平台

2023年5月,上饶市首个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在江西盛义律师事务所揭牌。

该工作站可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畅通残疾人法律救助“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江西省司法厅深入开展“有法帮你”为民服务实践,不断升级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目前,全省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5个、公共法律服务站1579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万余个,实现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

《意见》提出,要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残疾人服务机构,构建省、市、县、乡联动的残疾人法律服务网,实现残疾人法律服务全覆盖;同时,引导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向残联、残疾人服务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场所延伸,发挥12348“有法帮你”热线与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联动以及江西法律服务网、江西掌上“12348”平台作用,为残疾人提供全时空的线上法律咨询服务。

加大便民力度

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和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电话服务或远程网络服务;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对象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对接、实时共享……

残疾人群体需要格外关心和关注。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是应尽之责、应有之为。

江西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将经济困难标准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至低收入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为更多符合援助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简化法律援助程序,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申请个人诚信承诺制,对无固定生活来源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依法免予经济困难审查。优化便民措施,全省推行法律援助“全省通办”“帮办”服务;对符合条件且行动不便的群众申请法律援助,上门提供服务。

开展公益宣传

2024年5月14日,丰城市司法局在段潭乡湖茫村李家祠堂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设有法律咨询服务台,丰城市法律援助中心、市普法办、市公证处工作人员耐心为残疾人解答法律问题,并组织志愿者表演文艺节目,开展普法宣传。

近年来,江西各地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紧扣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时间节点,组织法援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法律援助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法律援助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运用线上线下媒介,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法治氛围。

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特点,江西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活动,有效提升残疾人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努力培养残疾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同时,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把残疾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列入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加强残疾人工作者、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法治教育,把普法深度融入残疾人法律服务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