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景琛 尹春浩
公司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其不仅是创新投入与成果转化的关键枢纽,更是产业协同融合的重要纽带。可从多维度精准发力,通过公司善治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打造法治引擎。
激励创新适度宽容。企业家精神强调的激励创新与新质生产力所倚重的创新驱动理念完美契合,同时适度宽容的配套机制可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打造稳固基础。
激励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内核。前提在于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强化,让董事会凭借成员专业优势在科技创新时代灵活决策、精准锚定发展方向,为创新铺就坚实路基。外在要求是营商环境的优化,这意味着应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一视同仁、平等保护,积极营造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特征的、契合数字经济的营商生态,厚植创新土壤。内在动力是激励机制的设立,企业应合理确定薪酬水平、丰富薪酬结构,以及搭配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激发企业家潜藏的创新活力。
适度宽容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保障。适度宽容强调精准问责,公司应当依董监高职责权限、过错程度构建差异化问责规范,实现责任界定精准以及“追首恶”的规制目标。适度宽容需要制度保障,商事判断规则可依循合理商业逻辑,审慎豁免或减轻企业家创新决策责任;董事责任保险则由公司为董事高管投保,为企业家筑牢风险“防护堤”,激励企业家勇拓创新边界。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执行结构的高效性、监督结构的有效性,关乎新质生产力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效能释放,二者在发展逻辑上深度交织、相辅相成。
优化公司执行结构。一是要规制“双控人”(即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滥权行为,应从行为规制、责任追究及执法监管三管齐下,细化禁止“双控人”滥用控制权的规范、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针对关联交易等主要滥权行为的执法力度。二是要深度阐释忠实勤勉义务,在涉及新兴技术研发等场景中,董事应以更高忠实义务标准确保公司利益的优先性,积极投身对前沿知识的学习。
依法完善公司监督结构。以降本增效为主要目的,强化公司监督机构设立的灵活性,着重鼓励一元制治理结构的运用,其在信息传递、监督成本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又同国际公司治理趋同接轨。以强化外部监督为重要手段,拓展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席位,倚重其专业性和独立性,强化外部监督效能,筑牢公司治理监督防线。
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新质生产力追求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厘清社会责任的内涵。一是切实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利益相关者是促成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公司社会责任要求公司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通过拓宽其参与机制、反馈渠道加强沟通与合作,凝聚协同创新合力。二是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经营过程,通过赋予董事社会责任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义务,倡导企业自觉自愿参与社会活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厚植长期发展根基。
系统优化社会责任框架。注重国际化融合与本土创新,将国际先进经验与中国本土要素深度融合,使企业制定出更加符合本土实际、更具针对性的社会责任策略。完善软法赋能,充分发挥软法弹性优势,通过倡导“自愿”认证、设立奖惩机制挂钩、实行“遵守或解释”原则等方式引导企业行为向更加负责任的方向转变。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架构,赋予董事非股东利益考量合法性,倡导设立可持续发展官及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保障社会责任履行公正高效。
完善公司资本制度。传统融资模式和资本配置方式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公司的多样化需求,完善资本制度及发行制度成为公司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
切实提高融资效率。一是丰富出资形式,公司应积极接纳股权与债权出资并审慎防控风险,深度挖掘数据等新型要素出资潜能,构建适配多元出资形式的价值评估准则与方法体系。二是支持授权资本制,授权董事会依公司发展阶段的不同资金需求,灵活决策,简化程序,削减时间成本与融资阻碍,驱动企业创新发展进程。
满足差异化持股需求。通过发布类别股满足多元需求,如发布优先股或劣后股,以差异化风险收益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通过类别股平衡表决权配置及员工激励等各方利益。通过发布无面额股实现灵活定价,促进要素融合,节省公司融资的前置程序成本,并通过无面额股权激励等方式,将人才与资本深度融合,优化创新要素配置。
(作者分别系广东财经大学英语国家市场法与印度法研究中心主任与中心研究人员)
发表评论
2025-02-08 04:50:31回复
2025-02-08 06:38:57回复
2025-02-08 01:15:26回复
2025-02-08 04:52:17回复
2025-02-08 00:11:06回复
2025-02-08 05:30:33回复
2025-02-08 08:55:45回复
2025-02-08 01:12:13回复
2025-02-08 08:37:17回复
2025-02-08 09:08:05回复
2025-02-08 08:47:51回复
2025-02-08 01:57: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