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蔡鼎    每经编辑 兰素英    

  北京时间2月5日(周三)早间,去年曾火爆“出圈”、致力于将通用人形机器人引入商业和住宅用途的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宣布,由于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公司将终止与OpenAI的合作,转而专注于内部人工智能的研发。虽然在社交媒体X上,Figure AI创始人兼CEO Brett Adcock对具体的细节守口如瓶,但他承诺在未来30天内向外界提供“从未在人形机器人上见过的东西”。

人形机器人独角兽“抛弃”OpenAI!CEO宣布30天内要惊艳世界:人形机器人来到“iPhone时刻”  第1张

  从去年年初宣布合作,再到“分道扬镳”,Figure AI与OpenAI的合作才不到一年时间。有报道称,Brett Adcock认为OpenAI的重点并不是将AI带到机器人等实体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他认为正确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端到端的人工智能模型,专注于为特定的硬件提供动力。

  另外有分析认为,OpenAI或已开始自研硬件。上周五(1月31日),OpenAI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交了一份涉及人形机器人的商标申请。而在去年11月,OpenAI还被曝正在重建曾在2020年解散的机器人团队。

  受上述消息刺激,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机器人执行器板块大幅上涨。截至发稿,绿的谐波盘中一度涨超16%,丰立智能盘中一度张超15%。

  Figure AI与OpenAI的合作始于2024年2月底。当时,Figure AI宣布完成6.75亿美元B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26亿美元。同时,该公司宣布与OpenAI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合作开发面向人形机器人的下一代AI模型,OpenAI将结合自身研究与Figure AI在机器人软硬件方面的深入理解,帮助Figure AI的人形机器人提升处理和推理语言的能力。

  去年3月,Figure AI发布了第一个OpenAI大模型加持的机器人Figure 01的demo。Figure 01可以与人进行对话交互,理解人类意图,拥有记忆力,能描述视觉体验、规划未来行动、反思记忆、口头解释推理过程等,展示出了接近人类的速度,标志着双方合作在机器人学习能力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同年8月,Figure AI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称其为“地球上最先进的AI硬件”,距离向工业用户销售量产人形机器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Figure 02还可以与人类直接开启语音对话,这背后依旧用上了OpenAI最先进的定制AI模型,通过语音-语音进行推理。

  与第一代产品相比,Figure 02最为明显的区别在于外观的彻底重构——机器人完全采用外骨骼结构(由外皮承担负载和压力),机器人的电源和算力布线集成在机体内部,从而提高了机器人的可靠性,也使得封装更加紧实。

人形机器人独角兽“抛弃”OpenAI!CEO宣布30天内要惊艳世界:人形机器人来到“iPhone时刻”  第2张

  据公司披露,Figure 02身上总共装了6个RGB摄像头,分别位于头部、胸前和后背,因此这个机器人拥有“超人”视觉。Figure 02的另一大特征是配置第四代手部装置,最新设计具有16个自由度(DoF)和可与人类媲美的力量,可承载高达25公斤(55.1磅)的重量,并灵活执行各种类似人类的任务。

  北京时间2月5日,Figure AI宣布,由于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公司将终止与OpenAI的合作,转而专注于内部人工智能的研发。这距离双方宣布合作不到一年的时间。

  Brett Adcock认为,双方合作的问题在于资源的整合——OpenAI拥有庞大的业务范围和相应的智能模型,不过,将AI带到机器人等实体的嵌入式人工智能(Embodied AI)不是OpenAI的关注重点。在Brett Adcock看来,正确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端到端的人工智能模型,专注于为特定的硬件提供动力。

  Brett Adcock称,“我们发现,要在现实世界中大规模解决嵌入式人工智能,就必须垂直整合机器人人工智能。我们不能外包人工智能,就像我们不能外包硬件一样。”

  几天前,Brett Adcock提到,Figure AI已与第二个大客户签约,合作方是美国最大的企业之一。该项目计划未来四年交付10万台人形机器人,已成功地开始在新客户的用例上运行端到端神经网络。

人形机器人独角兽“抛弃”OpenAI!CEO宣布30天内要惊艳世界:人形机器人来到“iPhone时刻”  第3张

  关于OpenAI与Figure分手原因,除了Brett Adcock的上述解释外,还有一种猜测是OpenAI也在加速硬件研发。

  上周五(1月31日),OpenAI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交了一份涉及人形机器人的商标申请,文中提到了“用户可编程的人形机器人”和“具有通信和学习功能的人形机器人,用于协助和娱乐人类”。

  虽然申请知识产权并不能保证未来能有相应的产品,但TechCrunch报道称,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先后曝出OpenAI的专利申请以及OpenAI与Figure AI终止合作的新闻,这让外界很难忽视。

  而且,去年11月,OpenAI便开始重建曾在2020年解散的机器人团队,聘请Meta前硬件负责人Caitlin Kalinowski负责机器人和消费级硬件项目。Kalinowski曾主导了Meta原型AR眼镜Orion的开发,他此前表示,自己研究重点将是“通过机器人和硬件合作,将AI引入物理世界”。

  根据招聘清单和The Information的报道,OpenAI当时就已在测试人形机器人,其由定制传感器和AI驱动,可以在现实环境中以类似人类的智能操作。

  过去几年,OpenAI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押注明显增大。除了此前与Figure AI的合作外,OpenAI还是挪威机器人初创公司1X Technologies的主要投资者。1X Technologies专注于研发适用于家庭场景的机器人。 

  对人形机器人的兴趣会让OpenAI与其曾经投资过的初创公司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比如Figure AI和1X Technologies。而这也正是OpenAI独特的商业模式:与重要客户和合作伙伴既竞争又合作。

  2月4日(周二),Brett Adcock在X上还发帖称,“人形机器人正处于‘iPhone时刻’,机器人将帮助制造出更多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将在现实世界中为你做任何事情:洗衣服,给你煮咖啡。”

人形机器人独角兽“抛弃”OpenAI!CEO宣布30天内要惊艳世界:人形机器人来到“iPhone时刻”  第4张

  展望未来,浙商证券表示,国际巨头如特斯拉、英伟达等公司的人形机器人项目正在快速推进,预计2025年将进入有限生产阶段。国内企业如华为、宇树科技等也在积极布局,形成了内外双驱的产业扩张态势。这表明人形机器人市场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AGI(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突破,使得人形机器人在图像分类、视觉推理和英语理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预计到2030年,中美制造业和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将达到约203万台,市场空间约为3185亿元。这表明人形机器人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